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800 秦时风韵127一更(第1页)

800 秦时风韵127一更(第1页)

秦时风韵(127)

赵偃起身,俯视跪于地上的郭开:“此次秦国之行,如何?”

郭开忙膝行了几步:“大王,臣与咸阳城中,遍见诸国宰相。齐国后胜依赖以秦,处处以秦为首,听闻秦长公主大婚之后,秦王欲册封齐国公主为夫人,这秦国王后之位,怕是这位齐国公主的。”

齐国?而非楚国?

赵偃坐下,看着郭开:“秦楚之间交恶?”

“楚国之事大王该是尽知。”郭开直起身来,“楚人皆传项燕复国,楚王召项燕一辩。然楚宫中有消息出,楚王不信项燕,埋伏刀斧手以除之。

昔日受项燕恩惠之宫婢传递消息于项燕,项燕未曾理会,欲进宫自辩。却不料半路上果被截杀,项燕心有防备,竟是逃了出去。

楚王下令,羁押项氏族人,项氏惧怕被诛族,因而已于两月前,整军两万,自立为项。”

赵偃‘嗯’了一声,他自知此事:“咸阳城中如何议论此事?”

郭开马上道:“臣于女闾中听闻……”

“嗯?”

郭开不解,看向大王:“女闾中汇集商贾,消息极多。虽真假难辨,但亦可做参考。”他嘿嘿而笑:“您知臣,臣焉能不去女闾之地?”

赵偃看他:派于他身侧的马弁已死,传回之讯息已然无法得知其真假。郭开自说去过女闾,那只能是密信被截获替换?

是秦国密探杀了马弁,叫寡人疑心郭开?

亦或者是郭开背后又干了什么,怕被寡人所知,因而杀了马弁。而后回来便自爆其行踪,以安寡人之心?他是想告知寡人,他并不知身边有密探?

赵高跪坐一边,默默的垂下眼睑:多疑,君王之共性。

赵偃审视一般看郭开,示意他继续说。

郭开忙道:“咸阳城中消息庞杂,臣以为有两种说法颇为有趣。

其一,有人议论,说项燕早在之前被秦国俘虏时已投了秦国,而今在楚国所为,尽皆受秦国指使。项燕反楚?非也!实乃秦将,奉命而为。

其二,此次楚国内乱,实乃楚国与项燕中了秦国的计策。此计必为秦国主婿文渊君所出!他于咸阳城外评项燕,贬损以极!

然,虽为贬损,亦不失为真话实言。楚人恨之,族人若再恨之,项燕无以立足。此策极毒辣,项燕实乃被秦文渊君逼反。”

赵偃看了另一边的赵高一眼,两人对视,之后又都看向郭开。

赵高问了一句:“项燕区区两万人马,内乱必可平。楚国带甲近百万,必不至于发不出平叛之兵!此乱如何能内乱?”

“咸阳城中尽皆议论,说两万人马虽少,无一为祸。但却给了楚国屈景昭三家把持朝政、胁迫楚王以借口。

项燕所反者,楚王也。楚王之前多依赖项燕,而今与项燕反目,楚王可依赖之人越发少了,军中更是如此。

三家若留项燕二万人马,使其不至于壮大即可!而后拖住,久久不能平叛,此做法对屈景昭三家之利显而易见!项燕已成那三家辖制楚王之筹码。

臣以为此言论甚是有理!因而,臣亦以为,项燕于项地,不至于立死。”

赵高低声道:“大王,丞相此行颇有功劳!此消息需得我赵国之坐探从楚国查实!若是确实如此,臣倒是有一策。”

“哦?”赵偃看向赵高:“说。”

“赵国可暗中资助项燕,使得楚国‘假内乱’,便为‘真内乱’。”

赵偃坐了起来:“楚国若乱……而后呢?”

“项燕乃宿将,乃楚之柱国,此人若做大,秦国焉能不惧怕?秦国盼着楚国内乱,此内乱必为秦国之算计。可秦国亦怕此内乱不可控。项燕若势大,秦国灭楚便遥遥无期。此策,可打破秦国所制定的灭六国之策。将楚国排在最紧要之位置!”

赵偃起身,看舆图:“秦有通楚之道。”

他点在了许邑与鄢陵之上,“魏国将此二城割让于秦国,逼的楚王迁都。可此通道一打开,秦军确实可长驱直入。”

原来这一步棋早已经布下。

赵高忙道:“正是!秦国若先出兵攻楚,赵国之危可暂解。项燕有我赵国相助,兵械粮草有人供给。

秦若攻楚,项燕必抗秦,楚人必能对之改观,拥护于他。若如此,他便不会蜷缩于项地,自此不缺兵源。

彼时,项燕要兵有兵,要粮有赵国资助,要军械有赵国打造。而楚王无势,手中残存势力需得自保。屈景昭三家生死存亡之际,焉能不用心用力?彼时,楚国必乱。秦国介入,必会陷入沼泽。

加之楚国地域广,纵深长,多山多水泽,气候又与秦不同。秦若入楚,会如何?”

赵偃看了赵高一眼,此言有理,“然秦国岂会这般轻易上当?稍一动,必被秦国所察!”

“可若联秦灭楚呢?”

嗯?

“于秦国而言,我赵国乃刀俎之肉,可宰可杀,不以我赵国为意!大有蔑视之心!换言之,秦国不惧赵国。”

赵偃眯眼看赵高,赵高忙低头:“大王,此言不入耳,然则,而今入耳之言难救国。”

“罢了!”赵偃不得不承认,赵高所言为真,他咬牙切齿“嬴政赢蚕自来蔑视于寡人,寡人尽知。”昔年敢奚落寡人,而今又岂会将寡人放入眼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