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四合院的小日常 > 第34章 年关(第1页)

第34章 年关(第1页)

“苗苗,明天就是腊八了,你腊八粥的东西齐了没?”元巧过来问道。秦城的腊八节是比较重要的,要准备米、栗、枣、果仁等七样食材熬制,又叫七宝粥。

前几天,宋娘子怕唐苗和元巧两人不知道秦城的习俗,特地打了招呼。

“三弟妹啊,我已经准备好了。”

“是这样的,苗苗啊,我这不每天上工,回来的也晚,现在还缺红枣和果仁,你看能不能允我点?”元巧,笑着递上一个空碗。

“啊,奥,好的。”唐苗也没办法,只能接了碗,回屋添了点。大家一个院子住着,还是自家人,总不能开始撵人吧。

“谢了啊,苗苗,我先回了。这鬼天气越来越冷了。”元巧接过碗,吐槽了句,搓着手回了屋。

“这元巧,又上门讨东西了,真不要脸。还家里两个工人呢,日子节俭的不成样子。搞得我们老宋家虐待她们一家似的。”宋娘子烤着火和老宋吐槽。

“嗯,之前没分家,觉得老三媳妇是个好的,知道心疼爷们,现在,真的是。”老宋也不知道怎么吐槽了。

“是啊,现在也就老大家的还不错,之前老二家的天天闹腾,这分了家以后反而安生了。”宋娘子感慨。

“是啊,也不早了,早点歇吧,明天买点肉给几个孩子乐呵乐呵。”

宋娘子现在手里宽松的很,是整个四合院里吃的最好的了。每天家里的人都能吃到鸡蛋,隔三差五的不是鱼就是肉,主食都肉眼可见的变好了。

每个月家里收入12o块,扣掉吃、喝、用、衣服什么的,还能剩下5o块,分家到现在,从原来的72o多块钱,花了1o8块打家具,到现在家里一共有86o多块钱了。

满意的看着小钱柜,宋娘子心满意足的睡觉了。

第二天,整个四合院弥漫着腊八粥的香味,各家的当家主妇开始挨家挨户的送腊八粥,每家也不多,就小半碗,三十户人家送下来,也不轻松。

唐苗看着桌上加起来1o来碗的腊八粥,想着接下来的几天都不用做饭了,就配着腌的菜吃。

过了腊八就是年。

整个四合院过了腊八都开始准备起来了。有一脍炙人口的民歌《新年歌》,唱的是这样的:二十三拜灶官,二十四扫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切肉,二十七杀猪杀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喝酒,除夕夜包饺子。

第1件事就是办年货。

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四合院的大妈们拉着小媳妇就去市集大买特买。毕竟越到年关东西越贵。

第2件事就是祭灶。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小年。这一天,人们要祭拜灶神,打扫卫生,给孩子送灶糖。民间说“二十三日,蜜饯粘”。

祭祀灶神时,要立一个神主,献上丰盛的食物和美酒作为祭品。在过去,每个厨房都配有“灶神”的神,即“灶神”。相传他被命名为“九天东厨,明造王福军”,负责每一个灶火。国王的壁龛通常位于厨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是灶王爷的雕像。当然也有把偶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神只有一个,男女也有两个。另一个是“奶奶厨王”。一般写“东厨司主”、“人间监察之神”、“一家之主”等字,以示灶神的地位。两边写对联,“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

民间传说,灶神从去年年底到腊月二十三都会待在家里保护监督家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我们将升天,向玉帝报告这个家族的善恶。这时,人们会“送灶”,也就是“送灶神”。

第3件事,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第4件事,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传说灶王爷上天报到后,玉帝会去下界拜访。所以家家户户都吃豆腐渣以示清白,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迎玉帝”。

四合院家家都没有磨,就约着一起去了集市买了豆腐。唐苗也跟着买了一板豆腐,花了1块钱。足够吃一个多月了。

第5件事,农历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