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我家的奋斗史 > 第14章 铺子开成了(第1页)

第14章 铺子开成了(第1页)

安和县不大,最繁华的街就是向阳街,各大商铺林立,像老6家的杂货铺子,不在主街上,在离向阳街隔两条街的三阳胡同,这里大多都是卖粮油、山货、杂货等日常用品的,像酒楼、银楼饰、古董字画、衣服布料、胭脂水粉等比较赚钱的铺子才会开在向阳街上。

如果老苏家想卖针线、绣活、外加山货吃食,三阳胡同就比较适合,一是这里地价比较便宜,二是这里的住户比较多,老苏家要卖的东西,都是老百姓日常需要的,不愁客源。三是离老6家近,还可以照顾一下,怎么说老苏家是下面村里的,难免被一些混混骚扰,有老6家照看着就能好很多,毕竟老6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开铺子,人头熟,可能跟小混混们的家里人都认识,一般都会给个情面。

要说也是该着老苏家家了,正好就有这么一间铺子。在三阳胡同东头,靠近双阳胡同有一间铺子正在转让,这家铺子原来是卖竹制的筐、簸箕啥的,老板自己就是个编竹器的手艺人,没儿子,就一个闺女,嫁了一个秀才,在隔壁县给县太爷做师爷,现在年纪大了,闺女女婿要接老两口去养老,就想着把铺子卖了,正好今天老苏家来了,6明朗就带着岳母和两个大舅子去看了。

苏钰茹一看,哎哟,真好!前面三间门面房做铺子,后头一间库房,还有老两口住的地方,地方不大,但收拾的很合理,两间睡房、中间夹一花厅,另外厨房、水井、茅厕什么的都有,很好用,很适合居家过日子。苏钰茹一看就喜欢,就是贵,要价3oo两银子,同样的铺子在三阳胡同也就25o两上下,但这地方靠近路口,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不像老6家的铺子在街中间,路过的人少。

这个地方正适合老苏家,先家里来人看铺子,吃住都解决了,省的麻烦老6家,远香近臭的道理人人都懂。而且不管卖针线绣活,还是吃食都需要大量人流,才能销的快。

苏钰茹甚至已经在心里布置上了,其中一间稍微改一下,粉刷干净,再订做几个架子,摆上针线、绣品,就可以开业,都不用大动。另外两间卖吃食、山货,中间用帘子一隔就行了。

到时候就让老三两口子来看铺子,因为这两口子嘴甜、机灵、会来事,平时进货老大负责,每个月阮氏拢一下账目,老二负责在下面收山货。王氏负责收针线绣活,这样每个人都负责一块,月银先每个人3oo文,先干几个月看情况再调整,苏钰茹又在心里合计了几次,觉得应该可以。

就暗示6明朗她很满意,看能不能再讲讲价,那原来的老板跟老6家很熟

,平时还会互相介绍生意,6明朗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也没多要价,最后商定了28o两银子,包括里面的那些家具摆设,还有锅碗瓢盆什么的,都留给老苏家,苏钰茹很满意,这样很快就可以开业了。

苏钰茹是带着决心来的,谈好价直接从怀里掏出银子,双方当天就去衙门办好了手续。等苏成江带着阮氏回来,铺子已经到手了。

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办的这么顺利,老6家也没想到老苏家还挺有钱的,28o两银子,说拿出就拿出来啦,都没跟自家开口借,所以当初打听到的老苏家有家底是真的。不用向自家借钱,再好不过了,6家二老很满意。6明朗也觉得岳家争气,看看这下子几个嫂子弟妹还会不会笑话他媳妇。

就连苏成江哥仨都没想到,自家这么有钱,看着自家老娘从怀里掏钱的样子太豪气了。

阮氏也很高兴,多少年了,自己还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只要相公对自己好,就什么都值得了,可没想到,婆婆忽然之间就变了,不但不再骂自己,还让相公带着自己就医,想着以后一定要孝顺婆婆,好好教养孩子们。

本章已完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