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重生农门骄一手消息番外 > 第88节(第1页)

第88节(第1页)

何二老爷想到族谱上的排序,心里发了狠,咬牙道:“李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看他又一次表明了效力的心思,李廷恩徐徐笑道:“既如此,就劳烦二老爷告诉本官朝廷剩余的六百万两库银如今在何处罢?”

此言一出,何二老爷双腿一软,就重重磕在了船舱地板上,发出一声闷响。听得边上的李老三都砸了砸舌,何二老爷却跟感觉不到痛一样,茫然过后就是极度的震惊,他抬头望着李廷恩那双眼睛,却只觉看到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让整个何氏都掉进去爬不出来了。

他哆嗦了好几下,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李大人,您,您此话何意。”

李廷恩甩了甩袖,淡淡道:“何二老爷,本官不想与你多言,本官问话,你答便是。”

何二老爷腰背硬着没有吭声。

“你不说,何氏族中总有人会说的。你也不用告诉本官说何氏与失踪的库银无关。本官已在运河中找到了一百万两银子的下落,剩下的六百万两,只能等二老爷告诉本官了。”

听到李廷恩先说起运河中找到银子,何二老爷就有些撑不住了。再听到李廷恩一口一个六百万两,何二老爷心里就跟长了野草一样。根系生的太猛,扎的他心口痛,然而又有一种痒意,逼迫他尽快把压在心上多年的话给说出来。他闷了半天终究没抵挡住这种感觉,不由脱口道:“何家手里只有五百万两。”

此言一出,何二老爷脊梁骨就跟被人抽了一样,彻底软到了地上,李廷恩脸上却露出了深深的笑意。

船舱中静了片刻,何二老爷叹息道:“李大人好本事,小人实在奇怪,李大人为何不找长房,偏偏挑上了小人。”

“二老爷志向远大,二房前程似锦。”

听到李廷恩轻飘飘的一句话,何二老爷先前没有明白过来,想了一会儿才苦笑道:“说的也是。长房上下已经找着了一座靠山,我那兄弟,就算心头都来不放事情,此等大事,就算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也绝不会说。独独是我二房,这么多年一直在中间不上不小,看着高人一等,一手管了全族的事情,实则统是打杂的。为了儿孙,我倒真容易说实话。”

李廷恩闻言,但笑不语。

这的确是实情。何氏长房荣耀已极,相比起来,长房上下都已经无欲无求了,他们只想躺在外戚这座山上混吃混喝到死。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走别的路,所以事关身家性命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坚定不移的相信王太后。然而二房是不一样的,看似跟着整个何氏一样鸡犬升天,可惜从何二老爷开始,就埋下了一个心结。明明应该是长房,偏偏成了二房。何二老爷不停给儿孙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二房的儿孙们也为了改变这个结果而不屑努力。何二老爷反过来又会为了儿孙赴汤蹈火的铺平将来的路。这些年来,何二老爷一面努力挣银子供长房花销,一面攒银子去给儿孙铺路。

何二老爷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往往多思。一笔数目巨大,多年不曾被人查探且是王太后亲手送来的库银,在何氏其余人眼中,就是一块不折不扣的肥肉,在何二老爷老爷眼中,却是实实在在的催命符。否则何二老爷何必到处置办产业,到处挣银子。单从这一点,李廷恩也以为何二老爷早有背叛之心,区别只在秘密太过重大,何二老爷迟迟落不下子罢了。

李廷恩眼风一扫,李老三就上前把何二老爷扶起来,又给上了一盏茶。

灌了两口滚烫的茶水,稍稍驱散了口中的酒气,何二老爷情绪似乎也平复了许多,他开始与李廷恩讲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十年前,何氏全族还住在滦河边上,滦河是洛水分支。何氏离宋氏不远,常常能听到宋氏男丁清晨起来诵读族规诗文。宋氏,是压在何氏头上的一座大山。族老们时常慨叹,说若有朝一日,何氏能搬到洛水之畔,与宋氏毗邻而居,沾染一些宋氏的世家气息,也是莫大的福气。没想到这话后来不仅成了真,而且何氏会搬到了宋氏祖宅之中。”何二老爷风马牛不相及的慨叹了一番,才说起了正题,“十七年前,太后派人来找到何氏,要何氏帮忙藏下一笔数目巨大的银两。当时族中上下无人知道这是库银,只以为是太后在宫中得宠,私下藏起来的体己银子,很干脆的便答应了。太后自服侍先帝后,何氏也跟着一日比一日更有颜面,族中科举晋身的没几个,却颇有些有几把子蛮力的小子。说起来,王家人比何家人更不成。先帝为了给太后做颜面,就将族中的小子们狠狠提拔了几个。他们有许多,都在江北道,江南道,淮南道这几道的卫所军中做武官。”

看其面色,李廷恩就知道何二老爷这话没有说谎。事实上,他对当年王太后能平安无事毫无半点风声将银子换下来的事情也心生疑惑,直到他将心思放到押送银子的卫所军中等将官身上,才发现了何氏这一蛛丝马迹。

人往往就是如此,总是去盯着最顶端的那个,却往了,压在下面的基础,只要抽掉一块,也同样能影响大局。

作者有话要说:手残党伤不起,前几天一直断断续续的写现在连着写大章更不成了。先更一章,待会儿再更一章四千字的,o(╯□╰)o

☆、第106章银子(下)

“族中子弟都是仗着太后的势头,平素一点事都不怕。这会给太后运银子,自然就更不怕了。他们事前还商量好,要如何把太后私己银子不露痕迹的加到运税银的船队里头,事后再悄无声息的把银子弄出来藏好。”何二老爷眼底就露出一抹深深的讽刺,“他们左等右等等不到有人来送银子,行到中途的时候,却收到太后私下的密令,要他们在夜晚停船之时,将手下的心腹召集起来,私下把税银给化成银水,混到运河中的泥沙里。”他说着顿了顿,看向李廷恩的目光似是赞叹又似是无奈,“想必李大人早已知道了罢。”

“不错。”李廷恩并没有否认。

事实上,他查到当年押送税银的中等武官多半是出自与何氏这样的外戚之后,心中的疑惑就在于要如何藏银子,才能让这些银子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后来他偶然看到家中的丫鬟说要去炸首饰,他才恍然大悟。

就古代来说,金银器这些东西,戴久了一样会发暗,以前的光泽不在,首饰自然就不那么鲜亮了。大户人家,除非价值贵重,十分心爱的金银首饰,就会直接弃之不用,更换新的。然而若是心爱之物,为了让这些首饰重新容光焕发,他们会送到匠人那里清洗,回来之后便又像新的一样了。古代人叫这种专业清洗是炸一炸,然而在李廷恩看来,这就如现代一样,实际上是用一定的化学药剂,洗去面上时间沉淀出来的氧化物。一定程度上,这会减轻金银器物本身的重量。

在现代,他曾经听说过有人正是用免费承包珠宝公司清洁业务这一项方法,在珠宝公司的废水废物中过滤出大量的金沙银沙,然后将之重新冶炼提纯,成为了亿万富豪。

现代可以,在古代,实际上金矿银矿,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同样需要冶炼。比如,在沙子中用细筛淘出金沙,当然,也可在河沙中淘出银沙。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然而在封建制度的时空中,人力是世上最不值钱的一样东西。同样,这样做只要小心些,每天有人在河边淘沙,并不会如何引人注意。何况,有漫长的时间来准备运作,并且足够安全。哪怕是将银锭沉到河里,也有可能被打渔的渔民一网捞起几块来,从而泄露消息。可银水沉淀到河中变成银沙,除非专门提炼,否则绝不会有人能知道真相。

想明白这一节后,他开始令人查探十几年来运河水系的变道图。果然王太后身边有高人,这十几年来,王太后四处着人兴建水利,为此还严惩了一批贪官,看起来是为大燕百姓造了福。实则运河水系的变更巧妙的结合天时地利,将许多运河支流改道,保证了底下河沙最终冲刷的方向。也就是看懂了这水系图,他才清楚的知道,该去哪儿找银子。当然,事过十七年,他不会以为银子还沉积在原地等着他。想来王太后前面十来年令人大肆修建水利,一面是为了防止银沙被冲散,一面就是为了名正言顺的调集人手把银子提炼出来。

不过银沙一旦沉底,纵然王太后身边是精通古代水利修建的高手,也总会有漏网之鱼,而王太后要想不引人瞩目,无论如何是会有亏损的。

这一亏损,就被他找到了价值将近一百万两的银沙,其余的,就得着落在何氏身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