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丁叮叮当 > 第43章 杨大伯忆往昔(第1页)

第43章 杨大伯忆往昔(第1页)

杨大伯等秦助理离开后,靠在椅背上,取下眼镜,揉着眼睛。

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的那棵老树,又一次的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那个带着杨家男人参加革命的女人。

老太太杨萧氏出生在19世纪初,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独生女。

姥姥姥爷没儿子,把母亲当儿子培养,从小就带着她经营绣坊、店铺。

河北唐山是清朝皇族的陵寝之地,满汉杂居,姑娘们受满族姑奶奶影响,也喜欢在马背上舞枪弄棍,不喜裹小脚。

她们勤耕善作,能文能武!

燕赵儿女世代骁勇,涌现了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

萧大姑娘16岁那年,老爷子为姑娘设擂台比武招亲,她一杆红缨枪挑了5个大汉下擂台。

隔壁老杨家儿子多,老四长得斯文俊秀,也会一点拳脚功夫。

他只知道萧家姐姐善骑射,还会些拳脚功夫,却不想身材瘦小的姑娘还能打擂台,大战群雄!

杨老四看得心里痒痒的,也跳上擂台想和萧家姐姐大战1oo个回合!

哪知3o个回合,正战得兴致盎然,萧家姐姐丢下红缨枪直接认输了。

杨老四站在擂台上,

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的女子。

风中凌乱啊!

两个老婆子欢天喜地的跑出来拉着杨四把大红袍子往他身上一套,一顶红帽子,再戴上红绸大花。

新鲜出炉的小相公,被俩妇女拉着,跟着自己姑娘进去拜天地了。

杨家父母早被萧家老嬷嬷请来坐了父母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四个),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杨四从小跟着哥哥姐姐跑镖,家中兄弟姐妹多,日子清贫,勉强糊口。

萧家姐姐是他三姐的闺中密友,两家住得近,常有往来。

萧大姑娘对长相俊秀的杨小四儿挺好,时常给他口吃的,还陪着他练过几回拳脚,指导过他。

一纸婚约结两姓之好!

两人婚后,互敬互爱,日子还算红火,3o年代战事席卷北方,各地有志青年都积极参与革命,响应号召。

杨家第三代子孙也成长起来了!

1933年夏末,杨萧氏煮了一大碗白肉,送丈夫和杨家儿郎们上战场。

一家老小都沉浸在儿子,丈夫离去的悲伤情绪里,没有现俩半大小子离家出走。

第二天早上,萧氏张罗大家吃早饭,才现大儿萧敬业和三姐家的二小不见了。

萧敬业是萧家两老的命根子,当初女儿女婿成亲就说好的,长子跟着娘姓萧。

萧家两老有了长孙延续血脉,两家本就住得近,自此更是亲如一家!

萧母得知16岁的大孙子偷偷跑去从军后直接病倒了!

劝慰三姐,安慰好家中父母。萧氏毅然决然的带着姑嫂也加入了地下革命。

以下引用史料: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同年,日本成立“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即731细菌部队),后来扩大成一支大规模的细菌战部队。该部队用中国人进行鼠疫、霍乱、梅毒等细菌以及毒气、枪弹等的活体试验,并大量制造鼠疫、霍乱等各种细菌,用飞机播撒在华夏各地,残害国人。

1934年5月,日军在天津南开八里台和吉林伊兰县强占民地修建机场,并动用飞机轰炸伊兰县,炸死我国民众2万余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民生凋敝,生活艰辛,杨家两老准备带着家人回湖南老家避难。

萧家父母舍不得闺女和外孙回湖南农村,他们变卖产业准备跟女儿一起迁移。

哪曾想还没动身就遇害了!

日本人在华北烧杀抢掠,很多家庭为此支离破碎。

萧家两老在一次围剿盘查中相继遇害。萧氏领回父母尸体,停放三日,请阴阳先生在城郊选地土葬。

萧家夫妻刚过百日祭,杨家两老再次着手安排回归故里。

然,杨老镖师在一次游击战中受伤,被同伴救后才现大腿粉粹性骨折。

缺医少药,伤口感染,无力回天。

杨老太太绝食殉情。

她不吃不喝,也不对着儿媳妇儿们吆三喝五。

她躺在病床上倒是慈和,细细的交代着遗言。

“老大两口都投身革命了,留下大房长孙,得回湖南老家,继承祖宗家业!

二嫂,老二走的时候你既然选择离婚了,就是自由身了。我们老两口走了,你也不用再想着为老二尽孝了。以后,你带着儿子想去哪里,就去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