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美人何处在的诗句 > 第20页(第1页)

第20页(第1页)

他依然做他的平西王,而她却选择独居别院,做了潜心修道的女尼。他仿佛再也没有在意过她,她也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外面传来城破的消息。她知道,这一次他兵败如山倒。门外,再不会有他傲然的身影。她转身赴滇池,自沉而死。应了这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也有传说说陈圆圆并没有死。可命运就是这样奇妙而残酷。当陈圆圆离开吴三桂时,她的传奇性也消失了,她这个人就模糊了。历史将他们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没有她,就没有他,没有他,她也不能称之为她。在命运里,他们依旧没能逃开对方。吴三桂和陈圆圆,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呢?遇上了,便遇上了吧。古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第31节:塞上牛羊空许约(1)【塞上牛羊空许约】她与他的故事,明明独一无二,偏偏形容惨淡容易叫人遗忘。人们所乐道的爱情故事里,光绪和珍妃,始终不是生死相许的范本。那是否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绝对强势的敌手‐‐慈禧。晚清的一段轶史,是属于慈禧的时代。善与恶,好与坏,风光败落,生杀予夺,一切凭她翻云覆雨。慈禧过于强大,反衬出光绪的渺小,强势到光绪落败已成必然,聪明伶俐胸有抱负的珍妃在她面前只是ru臭未干、过早开始张牙舞爪的小女人。失败的戊戌变法暴露了光绪性格的弱点和政治上的无能,而国难当头,八国联军兵临城下的大乱又足以使人有理由不过多地关注一段爱情,是国家的败退、他们自身的失败削弱了爱情的魅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忘却他们的生死相许。人们习惯对弱者抱以同情,却依赖强者来作出判断。那些会被永远记取的失败,失败者都是强者而非弱者。譬如霸王之于垓下,项羽始终是个强者。人们对强者的失败念念不忘,却将弱者的失败视作理所当然。在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版本里,我们看见的都是一个阴险狠毒的老妖婆处心积虑地对付一对真心相爱的有志青年,扼杀他们纯洁高贵的爱情,以至于女的投井而死,男的郁郁而终。故事的结局是这样,不代表过程也是这样。众所周知,慈禧安排光绪择定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光绪原先中意的第一女主角德馨因为才色过于出众而被慈禧直接pass出局。不料间接成就了光绪与珍妃这一对爱侣。虽然受当时照相技术和器材等客观条件所限,但隆裕生得不好确是事实,马脸,遗传到的全是叶赫那拉氏的劣等基因。若她有慈禧当年容色之一二,恐怕光绪也不会对她冷淡如陌路。我每次看到光绪后妃图都有为光绪一哭的冲动,放眼望去,满宫皆是精怪。这些人当中唯有珍妃面目周正,虽然离绝代佳人尚远,起码不那么令人绝望。圆圆的脸婴儿肥未褪,柔和的眼眉,团团的喜气。在对待光绪婚姻的问题上,慈禧充分显示了霸道和不容置疑的嚣张,生生塞给他一个隆裕,摆明了欺负人,简直断定了她给他一个什么货色他都得收着,谁叫他的皇位是她给的。光绪果然不敢有异议。转而将情感投射到看起来恬美可人的珍妃身上,在感情上,光绪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十三岁的少女初入宫禁,即晋位为嫔。身边有姐姐做伴,她未必有多惶惶悲戚。八旗家的小姐,只要生得周全,多半是有入宫的可能的。与一般满洲贵族小姐不同,珍妃自幼随伯父长善生长于广州,长善予她们姐妹良好的教育。当时广州是全国的口岸城市,比之北京,肯定更开放更具商业活力,珍妃性格开朗,与此地蓬勃开放的风气正相宜。进得宫来亦比长居京城的姑娘显得聪明伶俐。珍妃的出现,对一直郁郁寡欢的光绪而言是振奋的。这年轻貌美的少女所给予的活泼气息,如同夏日闷热午后的一场清雨,雨后有清甜的果木香,呼吸起来亦有畅快喜意。从来皇帝无恋爱的,而他格外处境尴尬,虽位居九五,实质上寄人篱下,比旁人更孤独,更心事重重。唯独同她一起,他可以放松笑闹,展颜一笑。她那些当时看上去时髦的、不合时宜的爱好又使得向往西方文明的皇帝同她志趣一致,如同知己。他知道她与身边的其他人不同,她是专注忠诚于他的,以一个纯情女子勃勃的青春来供奉他,仰慕他。她茂盛的情意使得他黯淡孤寒的生活得以显现生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