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断墙之下肥猪溜达是什么数字 > 第八十九章 重逢(第1页)

第八十九章 重逢(第1页)

禧虎跟随着高信的送粮队,一行二十四人,赶着大群的骡子、车马,离开了孙家寨。

孙大水和孙二水两兄弟,对禧虎的离去极为不舍。二水还将自己的竹制手弩送给了禧虎,作为留念。禧虎几番推辞,终究是挡不过兄弟俩的热情,便收下了。离别之后,何时还能相见,现在看来,尚无预计。

行走了三天之后,送粮队抵达了晋安城。高信一路上已经把这座城市的情况细细的说给了禧虎听:晋安城是丰州的府,位于丰州东北部,距离丰州最东北方向的东阳湾,还有步行四五天的路程。丰州多山多丘陵,而晋安城是难得的一处平坦地势,算是丰州人口最为密集的一处了。城周边虽然没有大江大河,可水源支流丰富。最主要的水源是一条源自黄花山,从晋安城穿城而过的支流,被称为大沟河。

晋安城的城墙高度过了两丈半,走向是接近四方形的布局,但在四角方向的城墙都向外突出,设置了城弯。各城弯之间,弓手可以互相掩护,增加对城墙防护的覆盖面积。城墙之下挖掘了三丈宽的护城河包围了整个城池。即便城外四周平坦易攻难守,但城池的这些设计,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御能力。即便有人动了截断大沟河水源再进行攻城的主意,其他经过城内的小支流,也足以支撑城内的基本用水。而想要截断全部的支流,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城内建筑与孙家寨的房屋极其相似,或者说整个丰州的建筑都是此类的风格。房屋多以土砖建造的石楼为主,间距细窄,除了连接七面城门的主干道路可并驱三架马车之外,其余街道只能三马并骑。甚至部分街巷就只有一两人的肩宽。这样细密的城市布局,一方面是因为丰州的资源紧俏,人口集中,土地就自然显得珍贵;另一方面,即使城破,敌军入城,守城军队可继续倚仗石楼和繁杂窄挤的道路,与敌军开展巷战继续反抗。

禧虎虽然在帝都呆了一年多,但大多数时间实在工地和盛岚上将军府的密室之中,并未完全了解永德城的巍峨气势。这次行走在丰州的府之中,与他所经历过的庐州各个小城相比,所受到的震撼是极为明显的。在进城时,他们二十四个人受到守门郎的严格检查。因为同商会在丰州的活跃,丰州尉和边将已经在丰州全境下达了“禁武令”,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如果携带武器将会视为谋逆的大罪。

禧虎直到被检查时,才意识到自己手臂上的一对铁护臂也算是兵器,还好守门郎并没有看出这对护臂有什么异样,竟然虎安全通过了。不过他携带的孙二水送的手弩倒是引起了守门郎的关注。

在高信等人的极力解释下,守门郎才相信了这不过是猎户打猎的一个“玩具”。当然,禧虎也清晰的看到高信在解释的过程中,向守门郎的口袋里又塞了几枚银桐币。

高信对此,悄悄的向禧虎做出了解释:“这是目前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他们越是容易吃这招,未来我们的赢面才更大。二十四个人一齐来到了良诚米号。这不过是同商会在晋安城经营的多家米号中的一家,由高信担任掌柜。每次给孙家寨所送的粮食,都是通过这些米号筹集的。高信简单对米号内的事务进行了安排,带着禧虎吃了顿饭,立马安排了一辆马车,招呼禧虎和自己的小跟班孔正一出。

“我师叔和师兄他们现在在哪儿?”禧虎问道,他早已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们。

高信不慌不忙道,“他们不在晋安城。这里毕竟是丰州府,我们现在还没法完全控制的住局面。我们现在就去他们所在的地方,那里才是我们的大本营。”

“哪里?”

“固湾城。”

固湾城位处晋安城正西方向,东阳湾正南的沿海位置,恰好坐落在南艳江入海口的北面。他们从晋安城出,一路又颠簸了十多天,禧虎见到了他从不曾见到过的景象:南艳江的滔滔江水奔涌不绝,水面宽广无边,几乎与天际连接在了一起。他痴痴的看着这无尽的景色,问高信这到底是什么湖什么江,为何这么大。

高信和孔正一相视后,哈哈大笑,“那可不是什么湖那是大海!”

“空水之神。。。。。”禧虎喃喃道,他见过厚土之神的造物,那高大无边遮天蔽日的陨帝墙。可是和这宽广的大海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你看,海边的那座城市就是固湾城了。”高信驾着马车指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城池的影子说道:“固湾城这一片的地势西南高、东北底,所以南艳江一路流过来,就从这里入海。有它的灌溉,沿岸还能够长点作物出来。不过,固湾城更多依靠渔业,你在这里能见到很多内6城市见不到的海船。”

“海船可以在大海中航行吧?”禧虎问道,“你们知道陨帝墙吗?”

“那是当然了,我都知道。”孔正一得意洋洋,从固湾城沿着海岸向东南方向航行,都能看见陨帝墙在大海上的影子,虽然距离远显得小,但我知道那墙实际上可高大的很。

“海上也能看得到吗?”禧虎刚想说如果有海船,能不能从海面上航行,绕过陨帝墙看看对面。结果听了孔正一这么一说,他就觉得海船在陨帝墙的面前,依旧非常的渺小和羼弱。

高信看穿了禧虎的想法,解释道:“你想从海面上绕过陨帝墙是吧,你就别想了吧。海船现在只能在近海范围航行,从来没有人从深海归来过,也没有人知道陨帝墙在迷雾之海中到底绵延了多长的距离。所以根本不可能从海面上绕过去。”

禧虎担心自己对这方面的问题问的太深引起他们的注意,只好假装笑笑,“呵呵,我就是这么一想,随便问问。”

没过多久,他们的马车已经驶到了固湾城的城门下。同样是例行的入城检查,高信似乎与这些守门郎都非常熟悉,所有的手续办理起来,比在普安城顺利的多。也没有人在意禧虎包里携带的手弩,高信更没有给守门郎塞任何的好处费。

固湾城内的主干道并没有晋安城的宽,可各条支路却远比晋安城的街道显得宽敞,人口的密度也不及晋安城。商贩与行人各自井然有序的忙活着自己的事情,除了城门口的守门郎之外,几乎看不到街上巡查的边军,整座城内,都显得节奏舒缓、恬静。

“怎么了,禧悟师父,是不是觉得这里和你曾经去过的城市都不太一样?”高信似乎又一次从禧虎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所想。这种感觉令禧虎很是害怕,他总觉的这个高掌柜,可以看穿自已内心的一切。”

“没有。。。。。没有。。。。。不是,还是有些不一样的。”禧虎紧张的有些语无伦次。

高信被他的模样逗乐了,“那是觉得哪里不一样了?”

“我去的地方不多,南兴城算是我最了解的地方了。我听说南兴城因为赵家的庐州商团的存在,是远比丰州富裕的,更别说与这么一个边陲小城相比了,那一定是南兴城的生活条件更好。可是在那里,我看不到快乐,说着说看不到每个人都快乐。固湾城的每一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有更多的笑容。”

“那庐州有钱,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孔正一嘟囔道,“不都是集中在那些大商大富的人手上呗。”

“一点不错。”高信道,“固湾城可以说是北6现在的唯一。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北6所有的城市,都变成这样的地方。”

“唯一?”禧虎不解,“有笑容就是唯一吗?”

“不不不。”高信摆摆手,然后凑到了禧虎的耳朵边低声道:“固湾城已经被同商会的全面控制了,在同商会的制度之下,才能够做到这些。”

禧虎还是有些似懂非懂,可他想起了徐凌忠与他说的同商会的纲领:“万事民做主,天下共同商。”这听起来的意思,似乎天下的老百姓是能够做自己的主,而不是任凭统治者的摆布。

“在同商会的治理下,人人都是平等的。”高信音量恢复了正常,似乎不再惧怕其他人听到他提出同商会的名字,“我们会把这样的制度,带往北6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寨。禧悟师父,你能够加入我们,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相信你也会为了同商会的理想信念,做出非常大的贡献的。”

“这个决定其实我做了很久。”禧虎道,“一年多以前,我就知道同商会了。”

“那很早了,那时候就有人给你介绍了吗?”孔正一笑造。

“我知道徐凌忠就是同商会的人。”禧虎突然道,他这句话毫无征兆,完全出乎孔正一的预料。而高信就像是早就知道了一般,保持着微笑,稳稳当当的继续驾着马车。

“在帝都修建枫帝造像塔的时候,他和我一起被当做囚工,在那里做了一年多。后来新皇帝大赦天下,听说把囚工都放了。不知道他回了丰州没有。”

“回了,你应该这两天也会见到他的。”高信点了点头,“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个奇怪的事情。听徐凌忠说,你在那里的时候死在了囚工乱斗之中。怎么后来活了过来,并且安安稳稳的离开了帝都?”

禧虎被这一问,有些不知所措,顿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想了半天,“劫后余生吧,侥幸活了过来。”

高信看出禧虎有难言之隐,并未继续追问,“你可是有很多的熟人都在固湾城啊,哈哈哈,就当是回到自已家一样吧!禧悟(hu)!”

高信的最后一声喊禧虎的名字,音特别的含糊,几乎听不清是虎还是悟。禧虎心中咯噔一下,他再看孔正一,似乎没有反应过来或者听出什么,而高信的脸上,始终有着他捉摸不透的微笑。

高信随后又向禧虎简单介绍了同商会的组织情况。这是一支由多个利益集体所组成的一个政治集体。其中,水佑王朝时期的贵族遗民,包含了曾经被尚离澜枫击败的各州诸侯的子嗣、属将等各方人士,他们以一位被称为古木先生的领袖为,被称为“源贵”;丰州、东州的农民组织,经营着两州各大城市中的米号、粮号,分别以酒爷善和,以及大掌柜王厄为,被称为“根民”;滨州商团以其商团领庞震为,被称为“金贾”。这三方集体,基本代表了贵族、农民、商人三方的利益,共同组成了同商会。他们各方派出代表,建立了一个百人同商团。人员的比例中,源贵占了两成、金贾占了三成、根民占了五成。

在所有的政治决策上,源贵仅有提请的权力,需要与根民、金贾的代表共同商议投票决定。根民在百人同商团的人数中占有一半的比例,因此基本掌控了立法权力,但凡不符合根民利益的提请,都不会被通过。源贵中有不少曾经诸侯手下的属将,多有带兵作战的经验,并且不乏名将,比如徐凌忠。所以,同商会正在逐步建立的武装军事力量,基本是在源贵手中。而金贾一方基本掌控经济,同时拥有根民掌握的立法权、源贵掌握的执法权拥有监督权力。

三方力量相互制衡,其效率与实质成效,远高于尚离澜枫曾建立的内务府、政事堂和军机处的三方制度。至少目前在固湾城的运作来看,一切都是顺畅无阻的。

他们聊着聊着,马车就已经被高信驶到了一个宅院的门前。宅院中一眼望去,至少有四栋石楼,都在两层到三层之间。院墙门口除了拴马桩,并无多于的装饰,显得非常朴实。门口站着几个人,似乎正在说着什么事情。其中两人,一男一女,都只有十六七八的岁数,禧虎看着似乎非常的熟悉。

他盯着这两人的背影,几乎都忘记从马车上下来,直到孔正一大喊他的名字。

而那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听到禧悟这个名字后,如同被万钧雷击,猛然后头看向这边。

禧虎看到他俩熟悉的面庞,眼眶都不禁湿润了,他轻轻的喊了两下他们的名字,又突然大喊道:“兑儿!令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