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圣贤养成系统(唐朝)txt > 第98节(第2页)

第98节(第2页)

我去,这个更会聊天,跳跃度也更大。听人家话里的意思,她要参战的事情似乎早就定了一样,还没打呢又往战后说,会不会过于托大了?

程咬金却对此说法很赞同,最好把事情都交代明白,省得来回请示在路上浪费时间,有时甚至会耽误战机呢。先帮王珏说点好话,待会儿也让她帮忙劝说让咱出战。没办法,狼多肉少,程咬金实在没把握圣上会派他去。

“我觉得王县伯说得非常有道理,还是把事情都安排明白最省事儿。”

李世民快疯了,他原本还挺开心,然而先是武官轮番叫又是王珏和孟襄大跳越,看这下笔如有神的起居郎,李总心里简直是在滴血!说重点,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重点,你们不说、起居郎不记,那咱在历史上的功绩要怎么算?!

李承乾瞧着他爹那便秘一样的眼神,只得往出一站巴巴列举了六条出战突厥的理由。

“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此其三;塞北地区经年霜冻干旱,粮食匿乏,此其四;颉利疏离族人,委重任于外族,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部纷乱,此其五;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此时人数较多,近来听说他们召聚武装,占据险要之地,大军出塞,自然内部响应,此其六。”

好,不愧是他的继承人!李世民听后激动得直拍巴掌,差点没扇到自己脸上。

待李世民激动的情绪缓和后,王珏严肃着脸再次上前。有几人看着她的表情,脑中不由回忆起几年前山顶问策的场景,看来今日又要有劲爆消息入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李承乾列举的六条原本是张公谨的上书内容,被我拿来放在李承乾身上了,具体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第166章为子孙计

“敢问圣上,若此战得胜,您打算如何安排突厥?”

啥意思,有点儿没听懂。不止李世民这个反应,大臣们闻得此言都疑惑地看向王珏。见王珏并未再出言,怕李世民回答错丢脸,程咬金瞄了一眼激动记载的起居郎,他站出来说道:“打完仗之后扶持一个新可汗上去,只要那人心向大唐,他们自然就安分了。”

对对对,就是这么个道理!大臣们先是赞扬地看了一眼程咬金,而后将视线再次移向王珏,齐齐等待她的下文。见王珏挑眉,唇边勾起一抹嗤笑,便知她的想法果然与大家不同。李世民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程咬金,真是朕的忠臣啊。

“打败一个颉利,再培养出另一个,然后再去打败吗?”

大臣们闻言不乐意了,他们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突厥人口不在少数,各部落间的关系也复杂,并且大小部落一堆。若不找个他们自己人推上台,难道要大唐去治理?就算这么做了,人家愿不愿意,服不服管教也是一说,毕竟大唐的武力还是不够对付所有突厥人的。

尉迟大黑熊撇嘴道:“薛延陀、回纥、拔也古诸部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他已接受圣上册封,又有□□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排挤暗中与咱们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大唐。我看夷男这人有情有义,若他当可汗怎么也能保二十年太平。”

其余人听得他的言论皆颔首,大家当官这么久都有几分相人本事,推夷男为可汗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并且,咱们已经给人家册封,突利那也有暗信往来,现在改变主意似乎有背信弃义的嫌疑。再说,还不知王珏使得什么馊主意呢。

王珏可没想将突厥一次打尽,除非是急功近利疯了。然而,若在这个重要转折点上动点手脚,也保不齐做到再不打仗便能在十年内逐渐吞食突厥。

“自汉末开始,百姓们便没过几天太平日子。逐年战争,致使人口大量减少。总说闹天灾缺粮,南方乃多产之地,为何不到那去种植粮食?全因那里荒芜兼之气候不适应罢了。如今虽天灾溅过,然而亦有百姓食不果腹。若突厥之战得胜,何不将颉利所部的普通百姓移到南部归为唐民?”

嘶——,这个想法还真有点儿意思。然而,突厥人性子向来野,恐怕将他们弄进关内不服管教啊。再有,他们多用突厥文并且抱团,万一再在大唐境内弄出个国中之国其后果简直无可想象。

很多大臣们想到此种危险的可能,又有人生出其它想法,随着王珏话落,殿内开始响起讨论的嗡嗡声。坐在首位的李世民眉头紧锁,面容挣扎着也在权衡利弊。作为一个统治者,一个能干掉兄弟架空老子的阴谋家,他思索后可以想出王珏为何如此提议。只是,诱惑大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

王珏知道这种时候不好连续进言,待殿内的讨论声渐弱后,她刚想再出言解释便被双手握拳的李承乾抢了先。依王珏的考虑,若她的计划成功必然会名声上升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李承乾身份特殊,她并不想让弟子冒这么大风险来积累政绩。

可惜作为弟子的李承乾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自拜得王珏为师,拜师那日的情景便深深烙印在脑中。关于老师所说如何对待并同化异族的话,他从未忘记并且时常想起,一直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原本以为恐怕要到自己继位时才能施行,没想到老师自接到黄师弟的来信后便生出这样的想法。他激动的同时也有担忧,此事在运作中必然会出现问题,光突厥人的性子来说也得闹几次事儿。想到每次出事时可能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敌人的背后捅刀,他就不由得为老师担心。

自家老师寒门出身,可以说她的根基就是累积起来的名望与他们这些弟子和盟友。若名望有损的情况下便要盟友来分担压力,然而作为大唐的太子作为老师的首徒,老师为了民族和大唐的未来冒如此风险怎能默不作声,因此他深思熟虑后选择在事情开始时就站出来分担。

“历朝都在承受边关骚扰,这些外族非常可恨。当我们强时他们会称臣,摇尾作态地讨好处。当我们弱时便伸出爪牙,进关后残虐烧杀。

就说有汉一朝,高祖继位时吕后需写信讨好匈奴人,至文武之治后武帝屡次对匈奴出战。然而,他们就像野草一样生命力顽强。只要不斩尽杀绝,他们休养生息后便会再次出手。

汉末战乱致使人口急速减少,那时外族便已开始借关内大乱频繁骚扰。到魏时政局不稳,给他们逮到机会便是五胡乱华。我们对他们足够仁慈,然而他们进关后以汉人为屠戮对象实施种族灭绝,以汉人为牲畜喜食‘两脚羊’。

今日我们强,便可维持一二十年的太平,若他日子孙不成器呢?我们的后代要再次成为别人的口中餐吗?”李承乾紧握双拳,红着眼眶死死地看着首位上的李世民。

大殿内无人再说话,细听下除了李承乾将拳头握得咯咯响,还有众多握拳声与喘息声。王珏悄悄擦了擦眼泪,犹记得李承乾初拜师时的稚嫩,如今那挡在她面前的少年郎已经长大了。

没人说李承乾危言耸听,若他只是做出一种假设,保不准有老学究跳出来说他将人性设想的太恶。然而,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事情,且时间离如今并不远,甚至有人家就在那时惨死过亲人,他们听得此言怎能不动容。

似李世民这种干掉兄弟软禁亲爹的人,听到别人会用残忍手段来害他,并且还是有例可寻的残忍手段,人性中的凶残一面立刻被引导出来。大部分官员与他想法相同,从来都是老子去害人,哪有被人加害的道理!

通常,也只有魏征敢打破这样的平静了。他算是比较冷静的人,故此又将思路调回王珏说完话后的疑惑模式,“外族手段残忍,若以收为己民的方式来削弱他们,要如何保证外族百姓心归大唐呢?”

等得就是这样的问题,王珏非但没嫌魏征反驳自己,反而给了他一个友好的笑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