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圣贤养成系统(唐朝)txt > 第2节(第2页)

第2节(第2页)

不怪王李氏生气,这里面还参杂着很多旧事呢。王贾氏的爹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跟已过世的老王头关系不错。在老王头心里,贾老头是有大学问的,可惜生不逢时。

王李氏可不这么想。她在世家帮过工,文豪雅士之流也有幸远远的看过。那气度,绝不是故作姿态的贾老头能比。只一点,书籍大多掌握在世家手中,贾老头家的藏书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由此可知他有多少学问。

当初大儿子的亲事王李氏就不同意。王贾氏出生没几年娘就没了,她爹眼看着也是随时要挂的样子,这样的姑娘娶回来不是要克着家里?再说,王贾氏除了绣花什么也不会,他们又不是啥大户人家,难道要娶个祖宗回家供着?奈何,王老头到底是一家之主,私下就把婚事定了。

不知赶巧还是怎的,王贾氏嫁到王家几年内,贾老头和王老头先后过世,自此王贾氏就成了哽在王李氏喉咙里的一根刺。

原本生活和美的一户农家,自大媳妇进门便开始三天两头闹腾。王珏的大哥王宝柱人不错,平日很是孝顺长辈友爱弟妹。可惜,坏就坏在他这老实淳朴又好骗的性子。

王贾氏活脱脱的偶像剧女主型人物,看着做事认真肯学,只是每每一干活,不是伤到自己就是打坏东西。事后,又总是泪眼模糊的对王宝柱说:“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用,累得娘生气。”一副只要能跟你在一起,我便是委屈求全也愿意的作态。

时间久了,王宝柱就觉得,自己在外面干活,娘在家欺负他媳妇呢!此后,便是连弟弟的话也不信了。好好的一户农家,从大儿子娶亲后就变得充满矛盾。

一直未说话的王刘氏不忿道:“大侄女能嫁得崔胜这样的好亲事,小姑子可是帮了大忙,没想到她竟恩将仇报。咱们那么着急,她都没说出帮忙送信的事情!”

王李氏和王宝金闻言,皆点头赞成她的说法。王芳的好姻缘确实与王珏有关,此事得细说。

王贾氏私下里总跟王芳感叹,若不是丧母长女又家无恒产,以她的才貌便是官家太太也做得。王芳觉得自己才貌更胜母亲,完全可以争一争!

自王芳十岁后总是设法去县里,意图被哪家小郎君瞧上。便是做个妾也好,只要能摆脱这苦日子。别说,还真让她遇到一个傻蛋,也是王珏间接成就了她的好姻缘。

有一次王家老二两口子要进县里摆摊,代人写信那种。王珏耍赖要跟着,王芳立刻以照顾姑姑为由捉住机会同去。

开始还挺顺利,可惜王珏难得进城,实在坐不住。她这看看那瞧瞧,不小心撞到了人。

整个过程王芳一直看在眼里,被撞到的人大概而立之年,身形魁梧,看着像是武人。王芳自认为识得几个字,原本看不上这种粗人。可奈不住人家一身行头值钱,出门还带着跟班!想到自己今年13岁,再不找机会家里就该给说亲了。一咬牙,就他了!

王芳冲过去挡在王珏身前,施展拿手绝活—摇摇欲坠。先是对着武人慢慢地施了一礼,此慢动作为了展现颈部曲线与白嫩皮肤。

然后抬起头,这个抬头也是有讲究的,为了等这一天王芳早就让王贾氏找好她面部最漂亮的角度。从武人的方位低头看下来,跟现代自拍狂魔把手机举过头顶,大眼睛微撅眉嘟嘟嘴差不多的效果。

再配上比表情还要哀怨的声音:“姑姑不懂事,冲撞了郎君。郎君若怪罪,我愿替她受罚。”

哄一下,武人黝黑的脸就红了。此人常年待在军中刚回长安,比不得常年混迹烟柳巷的公子哥。他到了这把年纪,也没见过这个呀!刚好他死了媳妇,一眼就给惦记上了。

武官名唤崔胜,乃是正九品仁勇校尉,丧偶有两子。家住长安县坊市内,有代步牛车一辆,仆人若干,搁现代也算有钱有房的公务员一枚。

无论是大唐还是现代,这种纯情丧偶男都不好找。按唐律,勋贵与官员不得娶良家女或贱籍女子为正妻,违者杖一百。有人制定律法,自然有人从中取巧。你又没说分几次打,崔胜托友人用了一个多月,分次挨满一百下。总之,为了不让心中的白莲受委屈,他也够拼的。

就这么的,王芳的亲事算是定下了。因崔胜出身顶级世家旁支,当年这件事情正经在长安疯传了一阵,而王贾氏也毫无意外在过完彩礼后嚣张起来。也许是怕好不容易得来的姻缘出差错,故此当年才让王珏悄悄帮忙送信。

不愿提起王老大一家,王李氏对王珏说道:“他们自搬走后很少回来,你就当他们都死了!”想到王珏说的冲喜之事,王李氏又哭起来,“我苦命的儿呀,以后可如何是好。”

“阿娘莫忧心,姻缘之事强求不得。此次归来老师有吩咐,他希望我能广收门徒,把我派知识传承下去。我午时先去的长安,报案、办女户、买宅基地都已办妥,娘只管让二哥找人建房子就好。”

“立女户?你要自己过?!”

“我如今毕竟是寡妇身份,在家长住恐遭风言风语。再有,我身为女子又比大儒们年轻很多,若还需家人照顾,谁敢拜我为师?虽说分开住,但也是咱村里,又有何区别?”

见王珏主意已定,又觉得她的话句句在理,王李氏也没再出言反对。

王宝金急了,“妹子,现在哥当家,怎么能用你的钱建房子。那宅基地花费多少,哥补给你。”

王珏假装没听到王宝金的嚷嚷,她打算跟家人聊聊重要事情,“除了自家宅子扩建,我还在官道附近买了两亩地,一亩建个两进小院我自己住,另一亩打算建书屋。”

王宝金好奇地问道:“何为书屋?”

“世家敝帚自珍,很多平民一心向学却苦于无处寻书。本朝虽以举荐或蒙荫为主要入仕途经,也不乏通过科举晋身的佼佼者。科举所需的20本书我皆牢记于心,我欲将它们默写出来放于书屋内,天下有心向学者皆可入内一览。”

“好!哥帮你!”王宝金拍案而起,顿时觉得豪情万丈,就是那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觉。

王珏继续说:“我之师承有派别,名为百家。老师常言,治国怎可只用儒家那些道理?官府办案不算法家?两国交涉不需要纵横家?董仲舒为一己私利,阉割儒学又排挤其他学说,真乃千古罪人。我们百家派就是要融会贯通,收录所有利国利民的知识留传给子孙后代。”

听了王珏的话,王思源感叹道:“恨不能与这位名士相见。”

王珏从包裹中拿出事前跟系统赊来的一叠纸,“我们百家派所用之纸,比现今用纸更柔韧洁白,也更易于保存。我们在家里造纸、抄书,纸张造好后可以在书屋出售。除了供给书屋的开销,纸的利润咱们兄妹平分。卖纸所得足够我们一家生活的很好,哥哥就不要再种田了吧?我欲出书立著,书屋还需大家帮忙照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