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圣贤养成系统(唐朝)格格党 > 第137节(第1页)

第137节(第1页)

有一人开头,之后便是群臣挨个发言,今日早朝成了马屁大会。瞧着起居郎刷刷记载,李世民笑得嘴歪眼斜。

每天早朝都在殿外遛弯的蛐蛐:看看,瞧一个人不顺眼,他做什么都是错。若顺眼了,自己就帮着人家找理由了,完全不用解释。马屁味儿好难闻,人类真是好奇怪哒生物。

马屁拍完,大家互相瞅瞅,若没事儿咱们可撤了。

崔智贤清了清嗓子引起大家注意力,而后扬着下颌走出来,“圣上,微臣负责审问疑犯的事情已经有结果了。”

艾玛,都是好事儿,人运气好起来什么都挡不住。李世民闻言,感兴趣地问道:“快给大家说说,你都审出什么来了?”

大佬们也同好奇,按说内里怎么回事儿咱都清楚,倭国人但凡有点儿骨气硬挺着被人弄死都不能抹黑自己国家,这怎么就让崔小子轻易得逞了呢?有人想到昨日收到的坊间消息,王县公回南山之前似乎去了趟衙门。

想到此处,很多人无语地瞥了一眼崔智贤。抖成这样,不还是靠着王县公帮忙嘛。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虽然有些人因为嫉妒所以看他的眼神不太好,但是秉着不遭人妒是庸才的想法儿,崔智贤回了他们一个笑脸,而后说道:“微臣起先审了他们两日,对待犯人的手段掌握的很到位。既没伤到他们要害,又让他们吃很多苦头。然而,犯人嘴硬就是不招供。

恰巧王县公回南山之前来衙门询问情况,我们俩一商量,用了新方法对待他们。在我和王县公的劝说下,疑犯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都很积极配合着写下他们知道的所有事情。由于是分开关押分开书写,微臣敢保证他们没商量过。在这种情况下,所写内容基本相同,微臣觉得供言是可信的。

王县公前几日说得没错,她对倭国上层势力的分布情况几乎都猜对了。此次前来大唐的使团内有舒明天皇的人,也有苏我世家的人。其中两派都互相指责对方派人刺杀想破坏此次出访,微臣不知哪边的说法更可信一些,遂连夜出城与王县公探讨此事。

经讨论,我们觉得应该是倭国内反唐的势力,以及那些拿了高句丽人好处的官员,还有想引起战乱自立为主的地方贵族所做。至于到底是哪方,咱们得派使团到倭国去,看看天皇和苏我内大臣怎么给大唐一个交代。”

崔智贤话里的信息量很大。首先,这小子确实是靠着王县公拿到口供的。其次,什么劝说下良心发现,完全无可能,大家都很好奇王珏到底用了什么法子让倭国人互相攻击。瞧崔小子的样子,肯定是不好说出口的方法,不然早拿出来炫耀了。最后,王县公可够狠,一件事情用来达到三个目的。

偏向高句丽的人自然是咱的敌人,一下就将他们给拉入浑水了。之前说要将倭国变为战国,这么一弄,天皇和苏我家的矛盾被动加大,那些原本有没有心思的地方贵族都怕受到猜忌,这样的情况下估计没想造饭的人都得私下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想到此处,殿内人同昨日牢房内的围观者们一个想法,别惹南山王珏!其中杜如晦感受尤其强烈,他不由自主想起几年前的惨痛经历来,到现在还有人拿那事儿笑话他呢。

房玄龄抚须道:“王县公好计策,所谓顶级谋臣,千万里之外就能左右一国局势了。长安令做得也不错,没枉费那日老夫在皇宫外嘱咐你。”

程咬金赶紧接话。“没错,似你这样的好后生,我们才愿意帮忙一二。好好干,勿要让对你寄予希望的人失望。”

之后又有几人出言,主要表达崔智贤都是受了他们的提点才将事情办得这么好。小崔憋屈死了,但是只能忍着不还嘴,不然逞一时痛快,往后一段时间都不会好过。李世民看着大臣们‘友好’互动,只笑呵呵看热闹,等大家说完他才开口问道:“赵德言,使团的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赵德言赶紧站出来回话,“回圣上,都准备妥当。其中墨家的人和各大臣推举的人微臣都见过,虽才能上良莠不齐,好在没有会惹麻烦的人加入其中。”

听赵德言说的直白,李世民也明白他的意思。感叹老赵办事儿谨慎不怕得罪人,什么情况都跟朕如实禀报。关于若出事儿他可能会受连累的想法被李总过滤掉,他不是想不到,而是最愿意相信看中的臣子都是全心为他。至于以后,若看中的人让他不顺心,今日的‘都是为他’就变成‘居心叵测’了。

不探究李总内心,瞧瞧朝堂上的大臣们,三分之一人在怒视赵德言。很多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圣上也没说使团去多少人,我们弄些小辈过去混资历也不给你们惹事儿,至于明晃晃说出来打人脸嘛。想到他三五不时被程咬金追债,大家的心情才好点儿。

“朕知道了,那就如此安排吧。”说完看向崔智贤,“这件事情你做得不错,只有你这样衷心的能臣待在长安令的位子上,朕才能安枕无忧。”

明明是句夸赞的话,小悲崔却免不了内心伤痛。这么说来,他办好事情也不能升职嘛。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若往后史册上专门也给他写篇文章,会不会写他深得圣上信任当了一辈子长安令……

有些了解崔智贤心思的人都偷笑,让你蹦跶,怎么都逃不出俺们这些人的手掌心。瞧着崔智贤似乎在想奇怪的事情,李世民轻咳一声说道:“既然无事了,退朝吧。”

李世民忙着去后宫找媳妇,做镜子倒是其次,有俩儿子和刚选出的几个匠人帮忙,他俩只要做最后简单的两步就可以。这也不算说谎,的确是他们夫妻亲手参与制作。主要吧,那天做个玻璃龙后,夫妻俩都迷上手工制作玻璃物件了。

等会儿合伙做个凤凰,等会儿相互做代替玉佩的挂件,老夫老妻的,昨日开始弄得像新婚小年轻一样。可怜了李泰,他注定是最辛苦的那个,李承乾今日还有到南山上课的理由可以逃脱呢。

再说崔智贤,果不出所料,那些老不休一路在他身旁晃晃着直到出宫分路而行。主要不是逗弄他就是打算继续占便宜,什么一定要看好犯人不要让他们自杀,这不是废话嘛。

此刻的南山,一大早就迎来熟客。孟襄昨夜得到周齐传信,听说王珏弄了什么大买卖给他参与,赶紧召集长老和管事们开会,商量都派谁加入作坊。

很自然,墨家人先是感叹一下王珏很够朋友,咱们往后定要好好对百家派众人,干脆王珏订的那几艘船别要银子了。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孟襄一早就带着挑出来的人选到南山拜访。

他来的时候,王珏正在山上带弟子们晨练呢。赶巧今日又是阶段学习小测试,王珏给弟子们试卷后便与王熙然一同坐在天池边烹茶待客。至于墨云,由于对玻璃和镜子非常感兴趣,他竟没去房遗爱身旁待着。

当日与王珏结盟是孟襄提议,故此他狠狠被长老们表扬了一顿。一向遇事比较淡定的孟襄今日从见到王珏开始一路笑到坐定,“上次王县公说做买卖带着我们,真没想到是这样的大买卖。王县公对墨家的情谊便是亲兄弟也不过如此,咱们两派可不就是兄弟门派嘛。

圣上这次也仗义,竟给我们这么多份子,实在是太感激你们了。我身后这几位都是擅长做陶艺的巧匠,虽未见过玻璃怎么做,但我想着应该跟陶瓷有异曲同工之说。昨日周齐转达的内容我深以为然,既然不能在数量上做文章,咱们尽量在样式上取胜好要高价。”

孟襄虽未明说,王珏也能瞧出他是全力配合的意思,若带来的匠人做得不好,不用她说墨家就能主动再换合适的人来。客人刚来,大家又喝着茶闲聊几句,主要围绕王珏在东宫的几日外面有什么事情发生。

待客礼仪做足,王珏带人往曾经专门造水泥的小院走去,那里早在昨日归家便让仆从们准备好造玻璃的用具。墨家的巧匠果然非比寻常,王珏讲解的时候他们同时跟着动手做,所做出的成品竟比王珏做得还好。

墨云很激动,他拉着孟襄的袖子说道:“真没想到寻常随处可见的东西竟能造出玻璃这样的珍贵物件,果真如老师所说,世上随处都是宝物,只是缺少发现宝物的眼睛和头脑。今后,我定要好好从基础材料开始研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