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红楼同人)宝黛情长 > 第61页(第1页)

第61页(第1页)

弘历严肃的说:“皇阿玛,儿子惭愧,想我皇家子孙,世代长在蜜罐罐里,凡事都有宫女太监嬷嬷们服侍,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忍饥挨饿,所听说的旱灾洪灾,不过是在大臣们议事的时候,如今只有自己亲身经过了,才知道百姓的苦楚,还有一些想法,不知该不该说。”

雍正听了,拉弘历进了里间的炕上坐了说:“你尽管说,这里只你我父子二人,说错了,皇阿玛也不怪你。”

弘历听了,便朗朗的说:“儿子请求皇阿玛改革大清朝的人头税。”

雍正听了,来了兴趣,便道:“你说说,怎么改法?”

“摊丁入亩。”弘历看着雍正的脸,殷切的说:“皇阿玛,咱们的人头税,说白了就是按人头收税,可是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土地,不过是租用别人的土地,他们每年要把收来的粮食一大半交给地主,然后还要留种子,换钱过日子,几乎没有剩余,哪里还交得起税?那些地主大户人家,人口又少,土地有多,拿了大半的粮食,却交口人的税,每逢灾荒之年,他们并不减租,只是叫百姓们打了欠条,以待来年,很多老百姓种不起地,带着一家老小去逃难,致使大片的土地荒芜了。朝廷上税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我们以后按土地收税,就是谁家有多少土地,按数量收税,……”

雍正接着说:“只要收税合理,百姓们愿意开垦荒地,地主大户之家也按土地的数量交税,增加了税收,那么咱们大清朝何愁国库空虚?”说完拍着弘历的肩膀长叹一声说,“老四啊,你真是历练了。回头写个折子上来,叫大臣们再定定细则,就执行吧。你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了,又瘦了好些,你尚在新婚,皇阿玛也不多留你了,对了,听说西山的园子修缮的差不多了,明儿朕没什么事,接着黛儿,咱们去松散一天。”

弘历忙起身答应了,高兴的下去了。

第二日,雍正自乘了皇辇,带着方苞,李德全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去了西山,宝亲王弘历也带着福晋英琦,接了黛玉,因黛玉偏要拉着探春,所以探春也跟着一起几人在后面跟随着,另有英琦的弟弟傅恒————如今傅恒已经被皇上钦点为宝亲王的伴读,自是跟在弘历身边的。一路浩浩荡荡的去了西山皇家的园林————静宜园。

此时正值深秋,西山上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霜后呈深紫红色。远远望去,会误以为是飘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椭圆的树叶。黛玉见了,自是欣喜异常,探春在车里便憋不住了,掀开帘子,指着外边,高兴的跟黛玉说这说那,乐得合不上嘴。

一时到了行宫,众人下了车,雍正爷也在弘历的搀扶下走下了皇辇。老先生方苞和老总管太监李德全相互搀扶着,跟在雍正爷的后面下来了,李德全说:“老奴不知哪世里修来的福分,遇到这么好的万岁爷,给老奴这么大的脸,竟坐着龙辇了。”

英琦早已在丫头的搀扶下,下了车,等着黛玉在后面跟上来,一同拉了手,到了雍正爷跟前,请了安,亲自扶着雍正爷进里面去,雍正尚回头喊:“林丫头,你快点,到朕跟前来。”

黛玉忙笑着答应了,甩开了宝亲王的手,疾走两步,上前扶了雍正爷的另一边,跟英琦一左一右,搀着皇上进了行宫里间。

后面探春看了宝亲王一眼,偷偷的笑了,弘历则冲探春挤了一下眼睛,做了个鬼脸。傅恒跟在弘历后面,看到了一切,只不做声,在后面跟着。

屋子里面,雍正皇帝已经喝上了宫女们端上的茶,喝了一口,又叫英琦跟黛玉都坐了,方先生自是被雍正让到了身边,李德全则被小太监们请到一边的偏殿里歇息了,弘历陪着探春,后面跟着傅恒方刚进来。

雍正笑道:“黛儿,朕这阵子劳乏的很,很久没听到你的琴声了,等会儿歇息一下,你可不要吝啬。”然后转向方苞说:“方先生一代大儒,想来也没听过这么纯净的琴声。”

方苞早就仔细的打量过了这个娇弱的女孩儿,只见她一身淡紫色的衣裙柔和而又高贵,明亮清纯的眼睛欲喜还嗔,干净的桃腮不施脂粉,只透着一种天生的妩媚。于是笑道:“这位姑娘,单看面相就知道不是个平凡的人。”

“方先生还懂的面相?”雍正诧异的看着方苞。

“那种神机妙算自是不懂,不过是一把年纪了,又在民间走动了这些年,见的人多了,略能知道一二而已。”方苞黏着花白的胡子,微微的笑道。

“噢?那先生不妨直言,林丫头的不平凡在哪里?”雍正来了兴趣。

“这位林姑娘,身上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览群书,自然是才华横溢的,姑娘天生纯良,心底善和,能得到众人的喜爱和尊重,又是一个富贵的命,银钱之事总能源源而来,姑娘扶危救困,乃是是苍生之福。然而美中不足之事也有,就是姻缘上有些波折。”

黛玉听了,微微一笑,道:“先生此言,黛玉自不敢驳,只是命理之说,虽有天意,也在人为,我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罢了,自己尚且顾不过来,扶危救困又从何说起?至于姻缘之事,更无从说起。”

方苞笑道:“姑娘能如此坦荡,足见姑娘是个有福的。老朽不过是胡言乱语罢了,姑娘不要放在心上。”

黛玉一笑,不置可否。一时宫女按照雍正的意思,每人几样新鲜蔬菜,精致点心,另有精细的紫米粥,各在自己的高几上放了,大家便都用了点,英琦傅恒等人也不用立规矩,只像小门小户家一家子在一起吃饭一样。

一时饭毕,已是掌灯时分,雍正吩咐大家都各自早些休息,明日一同出去登山看红叶,谁也不准耍懒不去。于是大家都行了礼,下去了,雍正只留下方苞两人说话。

“方先生,朕有个心事,想了很久了,总不能了。”

“万岁爷,说得不知何事?”

“就是林丫头的事,”雍正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个丫头的父亲,就是先帝爷在时的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如海家几代人效忠大清,是康熙爷的心腹之臣。当年朕奉命澄清吏治,林如海帮助我东奔西走,暗中调查,用尽了心血,后来因得罪了老八他们,被暗算中了剧毒,后来十三找到了鬼谷子,用康熙爷赏的千年雪参救了他的性命,但是为了稳定老八他们的心,只能诈死,至今下落不明。每每想起这事,朕就觉得愧对林家。如今弘历的心思,你也能看的明白,他对他的福晋礼让有加,两人相敬如宾,全部的心思,都在林丫头身上,熹贵妃说,两人至今尚未同房。但是林丫头的意思,朕也问过,她无意于宫中的生活,只想做个隐居之人。哎!”雍正长叹一声,摇摇头。

方苞听了,笑道:“多少军国大事,万岁爷处理起来都毫不含糊,如今这些小儿女的恩怨,却让万岁如此伤神,怪不得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