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寒门荣耀(科举) > 63又来(第1页)

63又来(第1页)

看到县尊王大人走来,李碧存等人不敢怠慢,赶紧迎了上去。

第句话当然是由李碧存这位莲花镇儒来说。

他说“县尊大人莅临本镇,小镇蓬荜生辉,我等与有荣焉”

王大人“碧存先生言重了,直听闻你的青莲书院不输县中官学,本官早应该过来看你了。”

李碧存笑道“不敢不敢。”

文靖安在李碧存身后细看这位王大人,此人约莫五十上下,方脸阔面,身宽体胖,留着小撮短须,看起来很有些慈蔼的模样。

李碧存将身边之人个个给这位王大人做介绍,王大人个个听下来都是微笑颔接受众人的行礼问候,并没有耍半点官威,待李碧存开始介绍年轻辈时,提到文靖安,这位王大人才收敛了笑意,脸上多了份惊喜。

“文靖安”

他仔细盯着文靖安,在他看来文靖安也就是八九岁,最多十岁的样子,他直以为文靖安至少和林宁宴是相仿的年纪,少说也是十五六了,否则何以写出那般惊艳绝伦的好诗

因此他番打量文靖安后,问道“你如今年岁几何”

文靖安“回县尊大人,学生今年十岁整,是元景二年生人。”

王大人更感诧异,李碧存给他的信里只说了文靖安是青莲书院的学生,至于年纪、入学年限之类的并没有提及,李碧存很会察言观色,主动为王大人解除疑惑,说道“县尊大人,靖安八岁入学,原先两年是在杏陌村李夫子私塾里蒙学,今年五月方才到我青莲书院,也不过仅仅两个月时间而已。”

王大人“”

蒙学两年就能写出那般诗词

若非出于对李碧存人品的信任,他可以怀疑有人给文靖安代笔了。

不过代笔也说不通,如果有人能写出“性命诚可贵,忠孝价更高。若为家国故,两者即可抛”如此妙句,那又何须放下身段才学给十岁孩童代笔

李碧存显然看懂了王大人的疑惑,继续说道“当日端午诗会我和镇上诸公皆在场,诗题由我临时起意所出,靖安是在七十步之内写成了那诗,因此才敢把那诗呈给县尊大人审阅。”

王大人恍然颔,对文靖安不吝称赞道“那你便是天纵之才更应好好把握,你要在碧存先生门下刻苦进学,切莫犯那仲永之伤,当然等你来了县上考过童子试,无论名次如何,本官保你进县学读书。”

王大人此言出,其他人或许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青莲书院和其他私塾的师生却明白那是莫大的荣恩了,因为进了县学读书便意味着得到了官府的供养,钱粮衣住倒还在其次,关键是县学的教学条件非其他私塾学院可比,比如永宁县县学的宋教谕,那就是举人出身了

而以县学学子的身份去考府试和院试,考官看在当地知县的面子上也会酌情加分,比如如果某某人在永宁县参加县试考了第名,也就是案,那么他定能进县学读书,且县试案去参加府试必定能够通过,因为知府为了考虑知县的面子,肯定不会给案太差的成绩,这几乎是科举场上的成例了。

文靖安在青莲书院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中间和林宁宴有过无数次关于科举方面的细谈,对这些规矩自然都了然于心,深知进县学读书意义重大,王大人这是给他送了份大礼。

“学生拜谢县尊大人。”

文靖安赶紧行了大礼,王大人观他言行举止已知他并非寻常乡野之子,看便知此子灵台聪慧、耳清目明,乃是等的读书种子,心下更是喜欢,于是勾了勾手掌示意他不必多礼,接着跟李碧存道“先生收了个好学生。”

李碧存很会说话,回道“靖安即是永宁县人,往后有幸得县尊大人照拂进县学读书的话,那他也是县尊大人的学生。”

李碧存这话说得太妙了,不仅暗中帮文靖安说了好话,暗示王大人把文靖安收入县学,推了文靖安把,同时也把培养文靖安的功劳分了王大人份,可谓箭双雕。

王大人果然会意笑,还不忘跟旁的陈守严道“方才先生介绍你是靖安的外祖”

陈守严虽然贵为东道主,但因为出身原因,没资格和王大人平起平坐,已经被李碧存和其他几个读书人挤了出去,这时王大人亲自问他,他受宠若惊,赶紧回道“正是草民。”

王大人微微颔道“嗯,你有个好外孙,不过我听说靖安本家家贫,虽然他是你外孙,不过你这个做外祖的到底也是他可以依仗的至亲,在束脩钱资方面,你得多多照拂他,莫让他为了铜臭之物耽误了这份天纵大才。”

陈守严哪敢有半句违拗,嘴里连连称是,王大人话到此处,这才问李碧存“宁宴何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