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阅读

冉冉阅读>寒门荣耀(科举) > 24机会(第1页)

24机会(第1页)

先,背诵诗经与作五言八韵诗息息相关,再者诗经适于背诵、易于背诵,最后面一点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关系到五经的学习顺序问题。

文靖安学四书时,李童生是从大学、论语、中庸再到孟子的顺序逐部教导的,这也是朱熹所说的“必先使之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这样才能一步步循序渐进,登堂入室,最终窥见儒学之精义。

现在学五经同样要讲究顺序,这点上林宁宴和李碧存持统一意见,那就是“背一经,专一经”。

背诗经,专尚书。

他们认为只要把诗经和尚书攻读下来,那么学习剩下的礼记、春秋和易经就水到渠成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两个。

第一,其他三经甚至是四书很多内容都引用自诗经和尚书,文靖安已经读通四书,学诗经和尚书便有了四书里预先熟悉的内容,反之学完诗经和尚书又能关联后面的三经,可谓承上启下。

第二,诗经最易记诵理解,尚书则最难,头尾都吃透了,中间便迎刃而解。

文靖安现在正需要这种先行者的经验和指导,林宁宴把上面的理由跟他大概说了一遍之后,文靖安有种拨云见日,冲出迷障的畅快。

这便是有学霸辅导的好处了。

接下来文靖安趁热打铁问了林宁宴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之前李童生讲的一些模棱两可的章句,比如院试和乡试等要考的策论该如何着手练习提高,比如自己在四书文上如何进一步由稚嫩变熟稔,无论他问什么,林宁宴始终能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这让文靖安难免又产生自愧不如的感觉。

显然,林宁宴和安安一样是天生的读书种子,偏偏他还勤奋笃学,谦虚待人,虽说林宁宴本不属于莲花镇,可偌大的大盛朝,地域之宽广,人才之众多,必然少不了还有像林宁宴这种良才,想到这点,文靖安更有压力了。

当晚和林宁宴灯下夜谈,一直说到子初23:oo忠伯来大厅熄灯,他们才后知后觉。

文靖安本来以为初到书院没这么顺利,至少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能学到东西,没想到初遇林宁宴便获益良多,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惊喜了。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如梦似幻,因为昨日他还在杏陌村的私塾跟李童生道别,今日便已经入住青莲书院,这个过程真像似水无痕的梦境。

当他和林宁宴出了书院侧门,天上星月无明,四周漆黑谧静,他们手中的灯火像漂浮于海上的荧光,而他们则是漫步于海面的执光者。

但文靖安却知这始终是像梦境而非梦境,这就是现实,与今晚黑夜一同逝去的将是过去的他,与明日太阳一同升起的将是全新的自己

于是在青莲书院乙十房的第一觉,文靖安睡得出奇地安稳,这一夜没有梦。

一觉睡到第二日卯初5:oo,天还黑蒙蒙,文靖安便听到有人敲响了钟声。

青莲学子6续起床,书院不开朝食,只有午饭和晚饭,因此留宿的学子清早都会到莲花镇上买些早点充饥,这对文靖安来说再好不过,他还苦恼着以后如何安排晨跑,现在直接从书院跑到镇上买早饭,然后跑回来再吃,那也有两三公里的路程了。

起床洗漱完毕,林宁宴早在等他了。

此时天稍微露出一线白,不用提灯也能看得路,两人便往莲花镇跑去。

不到半刻钟已到了镇上,莲花镇也是尚未睡醒,基本只有早起的学子和做学子生意的商贩货郎,在去往书院的街道两边张罗卖早点的摊子。

林宁宴照例买了两个烙饼,文靖安也是如此,两人也不耽误时间,又往书院折返。

这会天边漏下更多光亮,空气和眼前的景物是那种青白色,处于明暗交换的临界状态。

回去的路上接连遇到许多青莲书院的同窗,他们纷纷跟林宁宴打招呼,林宁宴对每个人都是笑着回应,随后介绍道“这是桃河文靖安,静安学弟。”

文靖安便算沾了林宁宴的光,所有人对他也是笑脸相迎,一口一个“靖安学弟”叫着,文靖安听得很舒服。

而当他和林宁宴出了镇口,远远看见前边一位青衣少年背着书箱,手中提着一个大食盒,因为食盒太大的关系,他走得比其他人略慢一些,很快被文靖安和林宁宴追上。

林宁宴走近了才喊道“崇章。”

文靖安“”

昨天大舅妈不是告诉他,他三表哥就叫陈崇章么

陈崇章听闻林宁宴叫他,拎着食盒,止步回身,说道“宁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